皇冠体育官网

强化人才培养 促进科技兴粮
皇冠体育官网01月24日 【字号:

江苏省粮食局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新江苏建设。以此为引领,江苏粮食行业强化人才培养,优化体制机制,促进科技兴粮,打造智慧苏粮,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粮食流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全省粮食行业人才呈现出数量增加、结构改善的良好态势,目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3万人,比“十二五”末增加30%,其中高级职称802人;技术工人2.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014人;大专以上学历3.4万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303人。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16年我省粮食流通领域共获95项专利,发表论文71篇,获省级科技奖项4项,制修订标准7个,应用类成果中新产品59个、新技术47个、新工艺52个,有力地促进了粮食收储和产业经济发展,2017年全省粮油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双双突破2600亿元。

一、强化人才队伍培养

科技兴粮,人才是基础。我们把人才兴粮战略放在突出位置,创新管理机制,着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科技兴粮发挥保障作用。

(一)完善机制。坚持规划引领。与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江苏省粮食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17-2020年)》,依据实际工作需要,建设行业领军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实行典型引路。全省共选择20个基础条件好、人才创新意识强的市、县和重点企业,开展行业人才培养创新试点,鼓励探索推进人才集聚、评价、激励等创新机制。实施省地共建。省粮食局与试点市县政府以及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等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重点合作项目,加大对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地方政府、企业和高校的积极性。

(二)打造平台。近年来,依托提升26个物流园、74个中心库功能等粮食行业重点工作以及全面推进粮食管理信息化工程,提出现代化粮库人员配置标准导则,建设基于物联网的现代粮食仓储物流管理平台和政府综合监管平台,全面提升粮库信息化功能,打造人才创业平台。依托省内高校众多和传统涉粮院校较多的优势,鼓励并支持涉粮院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人才培养平台。

(三)有效引育。根据我省粮食产业发展情况,突出引进人才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匹配性,提前与专业特色鲜明的学校进行对接联系,推行“靶向引才”。制定并实施了《江苏省粮食局战略性课题研究管理办法》,每年拟定5-7个粮食研究课题,通过面向国内外招标,集聚一大批课题内的顶尖人才,让国内外的智力成果为我所用,实行“柔性引才”。根据人才知识结构和培训需求,实施粮食行政管理人才轮训、粮食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干部职工学历提升教育、职工技能培训鉴定和竞赛等四类菜单式教育培训项目,实施“定向育才”。

二、加强创新载体建设

加强载体建设是推进科技创新的有效抓手。充分发挥我省经济发展和优质资源优势,努力做大做强科技创新载体,加强科技创新研究,提高科技兴粮能力。

(一)构建科技联盟。依托省内外高校和科研中心的技术优势,积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家,涵盖大米、小麦、油脂、饲料、粮机产业,合作开展粮油精深加工课题研究和产品开发,努力培育新的粮食产业经济增长点,推动粮食产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型,促进消费者从“吃的饱”转向“吃的好”“吃的健康”。

(二)培育创新企业。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加强皇冠体育官网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建设,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注重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攻克粮食科技难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已成立国家级研发中心7家、省级研发中心31家。近年来,全省粮食企业加强粮油产品科技攻关,先后自主研发出自动称重一体化控制设备、异质异构多传感器融合物联网网关设备等。正是依托企业自主研发平台的创新,我省形成了以苏州佐竹、无锡布勒、溧阳正昌、扬州牧羊为骨干的粮机制造业,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2/3。

(三)创设多元载体。在江苏科技创新大会和江苏现代农业科技大会上,我们精心准备了“江苏粮食科技展区”,设置了机器人互动、产品展示、现场品尝区,加强粮食科技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加强政产学研融合,积极搭建合作平台。与南京财经大学申报建成全国粮食行业首个大数据挖掘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与皇冠体育官网航天信息公司合作共同承担国家发改委“粮食储运监管物联网重大示范工程”。以我省泗洪县“柳山稻米小镇”建设为载体,促成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与泗洪县政府合作,试点建设功能稻米示范基地。

三、推动技术研发应用

立足我省粮食流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粮食流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一)加强政策支撑。在省财政支持下,编制《江苏省粮库建设维修改造技术导则》,开展“江苏省粮库仓型适用研究”,鼓励支持粮食企业应用新材料、新科技、新技术。鼓励、引导企业技术改造、品牌创新。结合我省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对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等给予支持,全力打造“苏米”品牌。支持粮食领域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大粮食科技成果集成示范基地、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力度,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二)注重技术研究。围绕绿色生态储粮,重点开展粮食生产全程不落地、智能通风、低温储粮、粮情智能测控、绿色干燥热源、储粮风险预警及隐患处置技术等研究应用,机械通风仓容达95%、粮情测控仓容达73%、环流熏蒸仓容达59%、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达43%,提升了粮食收储能力。围绕现代粮食物流技术,重点开展系统化粮食物流技术及配套装备等研发,提高粮食物流效能。围绕粮食质量安全保障,重点开展流通环节质量安全风险识别、监测预警、过程控制和应急处置技术等研究,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围绕粮食加工转化,重点开展粮油产品适度加工、精深加工技术等研究,推动粮油加工产业转型升级。

(三)推动成果应用。2017年我省研发了国内首款省域推广、专门为农民售粮服务的满意苏粮手机APP,具有政策信息、库点分布、质价标准、价格测算、在线预约等六大服务功能,已对接1673家企业、2204个库点、2.46万户种粮大户,基本实现全省覆盖,我省农民卖粮自此迈入“指尖”时代。基于云架构率先建成省级智慧云平台,13个设区市粮食局均已建成市级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运用物联网技术建成不同层次的数字化粮库近800家,并实现省市平台与基层粮库的网络互联和数据共享,有效提升了行业管理效能。大力推广运用新能源、新工艺、新材料,推进储粮技术的应用、改进与提升,试点推广“仓顶阳光工程”、水源热泵、聚氨脂保温隔热材料等,鼓励应用仓储作业机器人等自动智能设备,实现绿色、生态、低碳储粮。